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囧妈》解说文案_【C+重述】囧妈:差评如潮?《囧妈》或许不会那么糟糕!

时间:2023-11-07 14:00:18 上传:孤绝如初见 字数:3912 字

中国剧情/喜剧电影《囧妈》

于2020年上映

由徐峥导演

何可可 布鲁鲁夫 编剧

影片讲述了小老板伊万缠身于商业纠纷

却意外同母亲坐上了开往俄罗斯的火车

在旅途中

他和母亲发生激烈冲突

同时还要和竞争对手斗智斗勇

为了最终抵达莫斯科

他不得不和母亲共同克服难关

并面对家庭生活中一直所逃避的问题

这是一个新系列

旨在抛砖引玉

提供评论以外之另一种可能

作为2020年春节档为数不多的一点暖意

《囧妈》在上线之后却并没有得到一致好评

抛开商业争议不提

客观地讲

尽管徐峥在演员和导演的位置上的成长与成就有目共睹

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

《囧妈》都算不得是一部令人满意的电影:混乱无序和支离破碎的情节

前后矛盾甚至无厘头的人物形象

都大大阻碍了其作为家庭喜剧电影的可看性

但与此同时

《囧妈》在制作上却又相当扎实

对多种类型化元素的使用也比前作更加成熟:CG动物特效

几场动作戏的处理

配乐的运用

笑果的埋/抖和节奏感

都显示出了徐峥在《囧妈》上的野心

和实现野心的能力

由此看来

《囧妈》的问题

很大程度上还是要归咎于剧本

由成片来看

徐峥和他的编剧团队

虽然在这一项目上花了相当多的心思

但这些努力并没有为《囧妈》带来一个更有效的剧本:不少有潜力的内容都被略过不提

而可以压缩的情节却拖得过长;散乱的情节没能成功串连为主旨服务

而副线情节和主线的处理

也完全可以再干练一些

换句话说

就是该长不长

该短不短;该连不连

该断不断

以下的部分

将试图通过对《囧妈》上映版本的重述

探讨能否解决剧作上既已存在的问题

当然

提供的答案不一定会比上映版更好

但将是一次对理解《囧妈》创作意图的尝试

【主题】《囧妈》的主题/中心点是什么?换言之

它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个问题在第一场戏就已经给出了:控制与摆脱控制

无论是母子关系还是夫妻关系

都是控制的不同反映

《囧妈》的故事和情节

也应该一直围绕这个命题来展开

主角遭遇的外部矛盾

应该与其内心矛盾形成互文

但很遗憾地

《囧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部分原因是角色定位不够明确

部分原因则是情节上的失误

就旅途的“强迫”性而言

母子/家庭搭档的公路片并不鲜见

甚至在喜剧领域里还非常常见(《房车之旅》《母女大战》《纠结之旅》《下流祖父》《冒牌家庭》《假期历险记》)

透过观念对比和旅途奇遇来制造笑料

但在《囧妈》的主题下

旅程的起因就不能仅仅是“亲情”家庭牌

因为“亲情绑架”这张家庭牌恰恰是要批判的“控制”的表现之一

因此

与其让妈妈“误带”护照

对伊万的出现感到惊讶

不如直接改做主观故意

从妈妈的角度

既已认定儿子不会出现

也就对拿走护照有了情理上的正当性——这也就是控制的本质

从《囧妈》既有的情节来看

伊万在不知情的状态下也完全能够不离队

笑点也依然成立;伊万因为几颗大白兔奶糖就心软不走

可以看出是徐峥对伦理道德的妥协

但这样一来就大大削弱了最终和解的力量(稍后会再提)

这里完全可以与副线串联

比如让郭贴通知他

一个能够阻止张璐交易暖霸的神秘关键人物恰恰也在莫斯科

甚至还(其实并不)是红星大剧院演出组织方

但妈妈给出联系方式的条件是伊万陪到底

这样莫名其妙的片尾彩蛋也有了铺垫;娜塔莎的段落不仅长

而且“男友出轨”与“控制”无关

若将“负气”改做“出走”

便能与伊万之间形成对比(而不仅是自认的“敝履”)

并在对话中做出对自己命运的主动选择(而非被动告知)

如果稍后在冰河营救的段落中能够以“过来人”的身份成为伊万最终目标的映射

效果或许更好;伊万爸爸的“酒后家暴”和妈妈的“隐病不说”

在这一思路下也可以加以改动

形成两代夫妻关系对“控制”的问答

如爸爸动手是想要控制妈妈私生活

导致妈妈年轻时理想未实现;妈妈不愿告诉伊万自己生病

也完全可以看做是“控制”子女生活的软性体现——剥夺子女知情权——为最终矛盾爆发的时候增加力度

简言之

《囧妈》应该抛弃摇摆不定的道德立场

而反复以“控制”为题来设置和开展情节

两方斗智斗勇你追我躲

同时展现控制强迫之丑陋

和宽容开放之美好

【角色】电影的主人公应该是其主题的忠实化身

但由于《囧妈》在主题上重心不稳

导致母子二人也时常偏离轨道

让不少噪音喧宾夺主

徐妈妈方面的问题

主要出现在从北京到集宁一段

这也是两位主角在情绪上最割裂的一部分

这是妈妈的首次出场

本应将其“控制”和“操纵”的一面集中展示

但却成为了一种奇怪的混合体:在短短的时间里

时而手舞足蹈亢奋如狂

时而情绪低落楚楚可怜

这个疑似“双向人格障碍”的形象

其唯一目的就在于将妈妈变成“受气包”

进而将伊万“拴”在火车的编排合理化

如前所述

这是一种多余的道德妥协

于主题无益

甚至还破坏了观众的立场

《囧妈》应始终让观众跟随伊万

理解和支持他做出的决定

最终跟随他从“控制狂”的受害者和加害者的双重身份中脱离出来;而不是时而出于精神需要去逃离“控制”

时而又出于伦理情感去接受“控制”

另一个问题则与其个人目标有关

徐妈妈的个人追求与突破

在片中是一个没有根基的“迟到”

却并没有说明是究竟是什么阻止了她

如果是外力强迫的客观因素的话

为什么会让她心心念念这么久?如果是主观因素的话——这也更加合理和有力——同样的迟到

又是什么条件发生了改变

才让她敢于登台了呢?一个非常理想的答案其实呼之欲出

但在片中并没有出现/点明:那就是女性的自强自立

不是以控制他人生活而实现的

如果我们将多年前的迟到加以展开

并与主题相连的话

似乎就可以迎刃而解:多年前的迟到

源于她自己的不自信

内心其实在寻找无法登台的理由

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某个可大可小的突发事件的出现——可以是伊万

也可以是伊万爸爸——使得她可以说服自己接受并成为“控制狂”的角色

放弃了对梦想的追求

而当她终于放弃了“控制”之后

也就重新发现并找回了自己的勇气

这样一来

是不是就合理得多了呢?伊万方面的问题

一个是不必要的道德困境:徐峥既想有所突破

又不愿意背负破坏传统亲子关系的名声

而这对打破“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另一个则是对张璐的情感定位

伊万当然可以认为自己是敝履——正如所有将子女抚养成年的父母一样——但这不能将其对娜塔莉的非分之想正当化

《囧妈》试图用张璐和她的新男友来获得观众对露水情缘的(部分)认可

但情感上的踏两船

反而是观众不可接受的底线

这就好比一个家庭去收养其它小孩

并非是出于同情和爱心

而是自己家小孩不听话一样滑稽

在 这一刻

伊万竟然变成了究极的大男子主义:前妻是我的

新欢也是我的

这对主角形象的破坏显然要大得多

因为“控制”的目的不在于拥有更多

而是在自己的安全区里树立权威

伊万应该是一个余情未了的“控制狂”

而不是一个滥情的“伪受害者”;前者是可同情的

后者从来都是非正义的

把这重关系厘清之后

就可以看到伊万和娜塔莉的关系应该如何调整

两人间的情感应该类似患难之交

止于友情

刨掉不必要的调情和性冲动

但在徐妈妈看来

这种关系是“不健康”的

是“越轨”

进而像前述的徐爸爸一样

野蛮地抹黑和破坏了正常的友谊和社交

而在之后的某个节点上——比如冰河救援来的其实是娜塔莉和她的家人——徐妈妈认识到了自己的“控制欲”是多么荒谬

而伊万也明白了

是时候真正放手了

这样一来

是不是也就合理多了呢?【终局】由于戏份分配问题

《囧妈》的终局来得有些太早

传统上应该在第三幕中后部份出现的高潮段落

反而在整部戏的二分之一处出现了

更令人不满的

则是母子间的冲突与和解根本没有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这一段落从母子因张璐再一次爆发冲突开始

由伊万指责妈妈“逼死”爸爸

和解于妈妈告知伊万陈年往事

可以看到

这一冲突的起点依旧是“控制”和“反控制”

但核心竟然是一个从未出场和建立的爸爸;而最终达成的结果

竟然是伊万知道了妈妈隐而不谈

从而妥协不再反抗

被动等待妈妈突然变得开明

在电影的终局从积极对抗转到消极对抗

简直比在冰天雪地等待天外救星Deux Ex Machina还要滑稽

究其原因

还是在于概念的混淆不清

《囧妈》要讲述和解决的是“控制”

但总是被母子之间的伦理纲常带跑偏——当然

这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伊万想要的是妈妈的理解和放手

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被带上了“不知感恩”的帽子

一遍又一遍地在“感恩”和“痛苦”之间死循环

通过不尽的努力

达成的结果反而仅仅是理解了妈妈的一段往事

一个与妈妈的“控制欲”无关的误会

那么这一场争吵和之前的所以争执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它有触及到“控制”的本质了吗?如果因为误会而争吵

就能解除了控制关系

岂不是在说任何人际交往的问题

缺的就是好好吵上一架?电影的主人公往往都不是完全人

有着各种各样的人性缺点

这样才会让角色的努力有所回报

但《囧妈》却总是想保证徐妈妈高大全的形象

绕来绕去还是“即使有错也是为了你好”的老生常谈

不仅无益主题

甚至还有害

解决的办法

还是要重新梳理冲突核心

当这段陈年往事变成了徐爸爸对徐妈妈的“情感操纵”的时候

徐妈妈的醍醐灌顶就合理和自然得多

也顺带解决了伊万自己的顿悟

省下了和张璐一来一往的大段掏心窝子

从这里到结尾的红星大剧院演出也显得太过拖沓

热气球的出场更是饱受诟病

从冰原再赶火车再转气球去大剧院这一段是完全的垃圾剧情

唯一的目的就是造成妈妈的第二次迟到

这一目的的达成完全不需要这样复杂

毕竟两人已经提前下了火车

按照时刻表最终赶不上也是情理之中

拿掉这段戏之后

不仅不影响后续发展

也让叙事更加流畅不脱戏

如果一定要保留这一段的话

一个大胆的做法是将其彻底童话化

利用慢镜、蒙太奇和配乐

直接衔接到妈妈上台

与之前的叙事风格形成对比

暗示这一段情节或许并非真实发生

妈妈和伊万或许并没有最终完成这段旅程

但对二人来说

既然已经彻底解脱

这也不再重要了

【总结】从《泰囧》到《港囧》再到《囧妈》

徐峥和中国电影在逐渐脱离港式商业片的粗制滥造

有着越来越多的体系化、类型化特征

这对于内地电影市场来说是大好事

但从《囧妈》上也可以发现另一个现状

那就是导演徐峥>编剧徐峥

对于个人创作者来说

这其实并不罕见:离得太近

反而看不清事物的本质

《囧妈》完全有潜力可以变得更好

徐峥和中国类型电影

也有潜力变得更好

孤绝如初见

文章

2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