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剧情电影《青春派》
于2013年上映
由刘杰导演
刘杰 高山编剧
影片讲述了该片讲述了一群90后青少年的青春生活
男主角居然向女神表白遭母亲棒打鸳鸯
高考落榜被嘲笑
在失恋和身体伤痛的双重打击下居然为了能挽救恋情决定复读
当他重新踏上青春路
遇到了一群同样问题多多的同龄人
年轻的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欢笑有伤痛
有付出有收获
有疯狂更有感动
一句话点评:没有噪点没有波澜除却爱恋
只剩下中国特色——高考前夕的晦暗
2013年
中国式青春整体出动
活跃在银幕上的除了80年代青春、90年代青春
80后青春、90后青春……青春是一个激情洋溢的名词
也是一个略带声色的动词
在中国
不论哪个年代的青春记忆
应该都是一个激情洋溢的名词
恰逢苦逼高考前夕
三年的日日夜夜都驻足在考试排名排名考试的日子里
即使激情洋溢一下
也不过是抽点时间
找点空闲
让友情和爱情作为第三者插足般
闯入那本该躁动冲动的三年
在他国的影像世界里
青春是一个略带声色的动词
挑灯夜战筹备歌舞表演
激情澎湃冲刺足球赛
夜夜狂欢的舞会
还有关于爱情
主动出击各个击破
青梅竹马一起感天动地……这些
在《青春派》里
一个拉拉手走走路的镜头就全部覆盖
然后是对峙的眼神!
显然
这次长篇大论
只想说:青春如果是名字
不论前面的形容词如何精彩
都无法用影像表现出来
电影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体
当内容只剩下考试做题
就只能用抽象的表现形式来呈现青春的内容
然而虽然《青春派》是一篇命题作为
导演刘杰显然超长发挥
用爱情作为一个长线
将青春里掺杂的五味陈杂全部生活化、具象化地表现出来
让中国式的青春
也有了一点洋气的味道
影片开头设计颇为新颖
单从场景和场面调度分析
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
毕业合影
选在三面都是教学楼的景框里
将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和十几个老师框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
虽然偶会看到几张笑脸
却依然能感受到密闭压抑的气息
像是一个讯号:爱情是主线
校园高考还是主题
在如此庞大的全民参与的主题下
再怎么出格的爱情都会最终落脚到主题上来
不高考不青春! 在居然突然站出来
开始念那段话开始
电影是走小清新路线
画面也基本以基础色调为主
不像《致青春》有回忆的泛黄的影像
即便是两人牵手走在马路上
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下一个镜头之前的一个铺陈
导演并没有刻意将这段美好单独刻画和重点描绘
深得我心:青春哪有那么多回忆/到头来能记得的不过是几张考卷和奋笔疾书的样子而已
导演有无此居心
不知
之后万恶的挣扎后
居然选择复读
复读这段时间里的很多片段
有点类似N久前的电视剧《十七岁不哭》
尤其是居然和那姑娘坐的位置
分明就是当年俩人的互换
现在想来
连心思都是互换的……这段剧情的镜头感比较强
用几个发卷子、喊口号的镜头一笔带过
让大家偶有压抑
又放下防备之心
继续细数居然日后对爱情的期待和等待
但是
有一点
青春里的爱情一定是压抑悲催的?居然为了这段连暧昧都算不上的爱情
复读
麻木自己
一个电话能兴奋一阵子
一个电话又能悲催一阵子
这个剧情虽然有些俗套
却深入人心
单是失恋后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的冲动和坚毅
就让人笑中带泪
毕竟大学里的孩子们估计都或多或少经历过这样的情景
不论男女
平淡中的点缀最多的莫过于“搞笑三人组”的全力配合
这种奇葩式组合的出现
有像好莱坞青春片靠拢的感觉
一是烘托气氛
二是提升故事张力
不论是以失败告终的浪漫的蜡烛求爱
还是那几百个台阶上的“生日快乐”
原本浪漫抒情的情节
在娘娘腔的配合下
笑料百出地迎合了90后
实现了一出中国式青春的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