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剧情电影《特别响
非常近》
于2011年上映
由史蒂芬·戴德利导演
艾瑞克·罗斯 乔纳森·萨佛兰·福尔编剧
影片讲述了影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成长的故事
9岁男孩奥斯卡·史埃尔的父亲在911事故中丧生
史埃尔听到了父亲去世前的5通电话留言
从此便留下了失眠、害怕电梯等后遗症
无意中
他在父亲的书柜上找到了一个写着“布莱克”的信封和一把钥匙
随后他在每个周末走遍纽约五个城区
寻找那个名叫“布莱克”的男人以及钥匙可以打开的柜子
对于视生命高于一切的美国人来说
古往今来应该没有哪件事比911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伤痛
和中国人多数以“国耻”来结论此类事件不同
美国人更多的还是看到个体失去亲人的痛苦和疗伤过程
然而这个痛苦如此之巨也如此敏感
10年来这个题材只有纪录片(如《华氏911》)和纪实类电影(如《世贸中心》和《93号航班》)问世
鲜有从在受害者个体及其亲人角度出发的电影
没有人能自信拍好这个题材
而这个题材稍有不慎就要被骂死
因而商业嗅觉极其敏锐的好莱坞也不敢轻易踏入这个雷区! 911给美国和美国人民带来的创伤是无法比拟的
很多人失了亲人
很多人留下了心理后遗症
双子塔劫难
十余年过了
戴德利这部电影到底是揭开了伤疤还是在治愈创伤?因为这个题材不是那么容易会得到认同(起码是经历过这次浩劫的人)
但是我想
看过电影就会明白这是一个救赎的过程
是在治愈
寻找一把打开心锁的钥匙
释放那些曾经的伤痛! (这段话借用的,来自肥嘟嘟左卫门 ) 他说必须要写上才行,╮(╯_╰)╭ 美国人不敢拍
英国人史蒂芬戴德利在911的10周年之际杀入了这个雷区
这部《特别响
非常近》讲述一个在911中失去父亲的男孩的疗伤过程
上映之后美国评论界果然恶评如潮
而论点基本是“你个外人就是拿911伤痛来卷钱的”
如被揭了伤疤一般
在中国的豆瓣和时光上则是两极分化
一部分哭的稀里哗啦
一部分骂这片子和主角男孩矫情
哭的稀里哗啦不代表这就是部好电影
而作为那场灾难的旁观者也没有资格说人家矫情!(个人愚见而已
不喜勿喷) 《特别响
非常近》是在持续的歇斯底里中寻求平静
主角男孩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美剧Boston Legal里的Jerry Espenson也是这个毛病)
这样一个孩子
还经历了911这样飞来横祸的丧父之痛
站在同情他的角度
我觉得没有理由骂他任性无礼矫情! 电影里的音乐真的是紧扣心弦
甚至心脏每一次跳动与弦乐旋律的每一次起伏都无比贴切
还有就是老爷子的精彩演绎
虽一句台词都没有
但是胜过千句经典台词!最后半小时
再一次真切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条件的
最美好
最强烈
最伟大的
但请不要再说导演“利用”了什么什么
在我看来
他只是诚心诚意地想讲好一个故事
而他做到了!与那些非要把作品献给谁
非要拍无聊题材挣钱
非要用自己的作品向偶像致敬的人相比
讲故事才是电影最原始的动机
而现在又有哪些人真正愿意做这么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呢?除非你的心如童颜般真实
如童声般纯净! 电影里看到的是这样一个过程
失落、找回、互相理解、扶持… 失之后
有时候要做的不是挽留和不舍
而是放手
也许
放开手
寻找和发现生活中其他的美好才是最重要的
寻觅的过程是对过的回忆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救赎心灵的钥匙说不定就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只是有时候
我们没有低头看自己拥有什么
所以
才会碰的头破血流的寻觅救赎自己的心灵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