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
丹麦|
比利时|
卢森堡|
法国动画/冒险/家庭电影《海洋之歌》
于2016年上映
由汤姆·摩尔导演
威廉·柯林斯 汤姆·摩尔编剧
影片讲述了《海洋之歌》讲述了一个迷失和回家的故事
故事背景设置在了现代社会
是有关于一个塞尔奇小精灵的民间传说
她是最后一个拥有着海豹外貌却能化为人形的生物
尝试着想要重新回到大海里——那是一个童话世界即将终结的时间点
所有只存在于民间传说中的生物全部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
愈加地堕落、腐败
他们根本就不想回去
可小精灵的歌声却是让他们回归的惟一办法……
剥开精美的画面
醉人的音乐
和欧洲神话的层层包装
这仍旧只是一个婴幼儿床前故事——一个欧洲版的小蝌蚪找妈妈
看这个电影
最直观印象在于画面
许久未在大银幕上看到这种纯粹的手绘风
上一次还是一部国产动画《我是狼》
人和景物形象设计的风格
色彩的运用
均令笔者想到了育碧公司的一款游戏《光之子》
碰巧两部作品都有一个童话般的故事
套着一个精美的包装
主角也都是会叫人心生怜惜的小女孩
这部电影另一个让人大有好感的点是背景音乐
主要是那几首钢琴演奏的乐曲
又令笔者回想起另一款游戏
手机上的滑雪游戏《Alto'sadventure》
这款游戏的zen禅模式下
伴随着不断循环的钢琴曲和不会死局的游戏
玩家几乎进入了关卡模式描述的禅定状态
再火热的心也会宁静下来
而本片中的音乐特别是钢琴曲也能达到同样的功效
甚至在观影过程中笔者也一度内心空明
影片还有一层包装是流传于爱尔兰地区的凯尔特神话
这个和希腊神话与北欧神话齐名的体系
笔者仅仅在玩全面战争系列游戏的时候有所耳闻
但从影片中可以感受到
正是有了凯尔特文化的渗入
才使这个本很低幼的故事
具有一些悲剧色彩和宿命意味
也让本片的结局
脱离了常规幼儿童话的俗套
却透着一股魔戒结尾精灵们携魔戒持有人东去的使命感
然而
当最终剥去那一层层电影包装
剩下的
还是给刚刚有点自我意识的小朋友们准备的寓教于乐的睡前故事
甚至于这个乐还基本上看不到
欧洲人的病入膏肓的崇尚文艺与形式主义
使他们对娱乐性的理解存在严重偏差
和美国的大通俗与日本的同理心一比
真是不能激起小孩子们的兴趣
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影院中观看本片的绝大部分是大人
小朋友太少
就算有也基本上趣味索然
就和之前看头脑特工队(也许大孩子和成人对该片赞不绝口
但对于小孩来说还是失手了)的情况一样
不巧的是
海洋之歌还真和头脑特工队有极其相似之处
两部电影都对人的情绪进行了具象化的解析
头脑是用情绪小人来模拟
而本片直接具象成一种天气
相较而言
本片的处理方式更为直观
我们常说一个人阴晴不定
喜怒无常
不就暗含了这一层比拟
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设定
却最不易让一个小孩子理解个中深意
从而丧失观影乐趣
影片剩下的故事
就是转恨于妹妹的小男孩经历众多事件终于释然
同时知晓母亲离去真相以及妹妹的宿命
因此成长
而妹妹的剧情线
表面上是要冲破阻碍
履行自己度化亡灵的职责
其实却是在帮助男孩找回母亲
他们的母亲
无法改变精灵必须离去的命运
这场人灵结合的伟大爱情不得不以悲剧收场
但是小女孩作为半人半灵
在完成了使命之后
却能选择留下
成为最平凡的存在
享受身为人的权利
影片中还有一位母亲
为这场家庭惨剧再添悲剧色彩
猫头鹰女巫抽走生灵情绪这一“邪恶”举动背后埋藏着极度的悲伤——为了让儿子不再伤心
抽走他负面情绪却使其化为石山;为了摆脱对自己行为的愧疚
又不断抽离自己的情绪
最终变成故事里的女巫
两个故事交融在一起
谱写了这出寻母海洋乐章中最悲伤的基调
共同道出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人间真理
但是这些故事
在一个小孩子看来
却因为趣味点和娱乐性的缺失
而无法带来触动
更何况这电影的节奏实在拖沓沉闷
连大人都可能看的昏昏欲睡
更别说小孩了
说海洋之歌清流也好
新风也罢
终究是敌不过美国的迪士尼和日本的吉卜力
(史歌出品
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文:史歌 2016年8月14日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