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爱尔兰喜剧/剧情/悬疑电影《弗兰克》
于2014年上映
由兰纳德·阿伯拉罕森导演
乔恩·容森 彼特·斯特劳汉编剧
影片讲述了影片根据乔恩·强森的回忆录改编
他与《锅匠
裁缝
士兵
间谍》的编剧彼得·斯特劳汉一起负责影片的剧本
影片中多姆纳尔·格利森饰演一个意欲成为音乐家的年轻人乔恩
加入了由弗兰克主导的古怪流行乐队之后发现自己超负荷承受磨练
片中饰演谜一般的乐队领导人弗兰克的正是迈克尔·法斯宾德
而玛吉·吉伦哈尔饰演的是弗兰克的助手
一些人对一些事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感知力
但是
他们对待社会
面对生活却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接受水平
于是
他们有了莫名其妙的举止、封闭的内心、突出的才华
人类社会对于异常的接受能力要比他们自己想象的差
所以对于行为异端者的包容也就只有狭小的气量
把普遍作为准则去衡量这些与众不同的人
便有了“精神病”的群体
精神病人不一定有过人的才华
但是有此天赋的人
在成就上一定高出普通人许多
他们在常人不能理解的世界里看到了璀璨的星光
并且具实展现出来
就有了与众不同的美
今年
日不落帝国上映了一部充满文艺气息的青春片《弗兰克》
似乎正是对这些天赋异秉的行为另类人做的最浪漫的诠释
影片整体感觉就像伦敦阴湿、斑驳的街道
充满了阴郁的气质
但是
故事本身却不似画面压抑
充满了星星点点的温暖
蛊惑观众饱含爱意地欣赏戴着大头套的弗兰克如何在他狭小的空间里演唱心灵的歌曲
作品不从单独视角观察弗兰克
而是透过第三人的参与
从旁雕塑出那个戴着大头套的音乐才子
音乐自然流淌
命运顺其自然走向归宿
没有做作矫情的修饰
不细腻反而更真实
最特别的是弗兰克的孤独与第三人的好奇碰撞在一起时那奇妙的火花
像任性的天真孩子与倔强的叛逆青年
又像雏鹰与小鹤
彼此看似有共通之处
最后却只是两个世界的人
为什么有这个角色?或许因为弗兰克的特别实在过于隐晦
又或许因为那个代表一类群体的人
在用好心把“弱势群体”推向深渊时的自以为是
是导演最羞于批评却不得不直述的观点
这就像当下的青年一代
渴望与众不同的个性
渴望异于常人的才华
却在自身表现上不够有自己的表达
不够有接受不同声音的勇气
于是
在文艺似的忧愁中渴望着飞跃
片中有个奇妙的角色
叫做克拉拉
型貌称不上美
却是驻扎在弗兰克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存在
她霸道、凶悍、疯狂
却不失古典美和细腻
懂得弗兰克的弱点
激发弗兰克的热情
挖掘弗兰克的优势
这个与精神病共舞的女子
不简单
不止克拉拉不简单
其实片中每一位乐队成员都不简单
他们组合在一起
始终没有给观众呈现出一首像样的完整的音乐
却用自己的行为和未完成的片段告诉观众
音乐不是流行歌曲
它是生命、灵魂思考的表达
这些人的曾经和未来都已无从追究
只从当前的画面可以猜测出他们有着多舛而丰富的人生
在第三者的眼中
他们可怜
在他们自己看来却是精彩刺激的每一天
看完片
观众得向法鲨和吉伦哈尔姐姐致敬
是他们如同精神病一样的美创造了美轮美奂的精神病
那疯狂得难以理解的执念
让音乐的断章也充满迷幻色彩
这部影片很美
有很英国的调调
有很文艺的气质
但是它绝不是励志片
它或许创造了一个21世纪的阿甘
却并没有鼓励观众成为那样的人
反而在循循善诱
让人们更主动、更友好地理解、认同、接受那些与众不同的群体以及他们试图打开的视界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