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爱情/剧情/战争电影《美丽人生》
于2020年上映
由罗伯托·贝尼尼导演
文森佐·克拉米 罗伯托·贝尼尼编剧
影片讲述了故事背景是战争前的意大利小镇
乐天的犹太青年基多在投靠开餐馆的叔叔时
数次巧遇美丽的女教师朵拉
认为是天赐良缘
乃展开热烈追求
终于天从人愿
并有了一个可爱男孩
五年后大战爆发
基多带着孩子上了开往集中营的火车
朵拉则为了与家人在一起而自动跟上基多
基多为了保护孩子而骗他说是在玩游戏
将真实人生的悲剧化作孩子眼中的喜剧
而且最后还让不可能的谎言成真
南方的冬天
寒风掺杂着浓重的湿气
跳窜没有供暖系统的乡村里
伴随着一丝丝冷雨
我把自己裹成粽子
一个人坐在卧室的红木椅子上
小小的空间
窗台就在书桌旁边
冷气似乎不是从紧闭着的窗子吹入
而是从双脚踩着的冰冷坚硬的大理石地板渗透出来
真冷
这里的寒冷中
我看完了罗伯特.贝尼尼自导自演的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
看着乔舒华在朵拉的怀中兴奋地大喊着“我们赢了
我们拿了1000分
坦克送我回家”
画面定格
背景音乐渐渐响起
那滴在圭多被枪杀时没有留下来的泪珠也在此刻淌了下来
父爱、乐观、童真、战乱、残害、团聚
我的脑海中闪过无数个念头
而当我再次回忆起圭多这个角色
想起他的憨厚笑脸
我的心仿佛看见了那一朵朵迎风摇曳、向阳而生的向日葵
就像片头所说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
它像寓言一样
有喜有悲
也像寓言一样
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故事发生在二战前夕的1939年
意大利的一个小镇里
圭多是一个看似笨拙但内心淳朴性格乐观的犹太人
在某个机缘巧合的场合下
他邂逅了美丽善良的姑娘朵拉
自此
一见钟情
为追求朵拉
圭多自导自演了多场闹剧
最终赢得了美人芳心
故事依旧是循着美好的方向
他们孕育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小男孩
一家人在小镇上经营着一家书店
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故事本该是这样的结果
谁知在乔舒华五岁生日的那天
纳粹军队突然出现
把圭多、乔舒华以及乔舒华的叔叔一起抓去了纳粹集中营
朵拉为了丈夫孩子也要求去集中营
人生
横生枝节
或许故事本来应该循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他们去到集中营
被分配在不同的营队里
圭多和朵拉每天在监视中劳务
乔舒华和他叔叔被要求去“洗澡”
毒杀处理
最后纳粹撤退
圭多和朵拉坐上卡车
扎堆枪杀
悲剧收场
但故事又偏偏不是这样发展
圭多深知这是一次深入龙潭的险旅
纳粹时刻包围着他们
生命随时可能消逝
但5岁的乔舒华还在他的身边
孩子并不明白那些拿着枪支凶神恶煞的军人是谁在干嘛
为了抚慰孩子的不安
圭多用他的想象力为乔舒华营造了另一个世界
把身边发展的一切解释为一场游戏
他说
这里的所有人都是在玩游戏
因为只要谁达到了1000分
谁就能赢得一台坦克
这一个小小的谎言
让乔舒华在充满着杀戮的集中营里以游戏的心态度过了一段平安的日子
最终和母亲朵拉团聚
以圭多的生命作为代价
电影史上
以二战为背景
描绘德国纳粹对犹太人迫害的作品并不少见
《辛德勒的名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但无疑
《美丽人生》是完全不一样的另一个叙事角度
这是通过一个普通犹太家庭
或者说是一个父亲的所作所为在投射纳粹对犹太人的伤害
罗伯特把大量的镜头放在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对话中
在集中营里
父亲每天都在更新着一个又一个的谎言
抚慰儿子的不安
帮助他挺过孤单、恐惧、饥饿和寂寞
电影没有直接表现迫害的画面
只是在故事的发展中偶尔穿插着毒气场、劳役的场景
或者是通过集中营里犹太人的交谈间接展现纳粹的恶性
电影的对比色彩十分明显
圭多吱吱喳喳的漫天谎言与寝室中由于疲惫而散发出的又丑又脏的沉默
乔舒华认真游戏的稚嫩模样与寝室外不发一语冷血无情的纳粹军队
父子间无时无刻透露出来的默契温馨与集中营灰暗死寂的氛围
这样的对比看似不经意却让人感到无比的心酸和深刻
其中罗伯特还安排了一个小细节
乔舒华叔叔被安排去澡堂洗澡
所谓洗澡
实际上是把他们带到毒气室集体毒杀
在他宽衣时
一个纳粹女警官经过他身边时不小心跌倒
叔叔立刻扶起她并亲切地问道“有没有摔伤”
女警官看着她
神情冷漠
似乎还带着些嘲弄
沉默着离去
这个场景始终久久徘徊在我的脑海中
尽管故事已落下帷幕
在人世间
人对善恶的界限往往模糊不定
因为善恶太广泛
也太靠近
善恶有时候甚至是没有距离的
善中有恶
恶中有善
我们很难对某人某事说出绝对的善恶
但在这一刻
善恶、正邪、美丑的界限竟是如此的泾渭分明
纳粹打着民族改良的口号去伤害犹太人
从历史的角度看
这已经是两个民族间的恩怨情仇
但叔叔的举动却是两个陌生人之间细微的互动
是人与人之间很直接很条件反射性的关怀
女警官看着这个濒将死亡却一无所知的老人扶起自己
坦然接受着来自仇敌民族的关心
还要如此不屑一顾冷酷无情
人心到底是要冰凉到何种的程度才能做到如此的无动于衷?我想
这也是罗伯特对那场民族灾难的以小见大的最精妙的表现
对于民族迫害
不管是导演还是观众都有着太多话要说
但在《美丽人生》中
我认为罗伯特还把镜头伸展到更细节更微小也更真诚的地方去
千千万万的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
其中的犹太家庭何止这一家
血肉情深的父子又岂止这一对
但这圭多和乔舒华的存在在灰暗的牢狱里竟是异常的鲜艳
这里面很重要的因素是由于圭多
不是每一个父亲都是圭多
正因为他是圭多
有着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才会推动故事往着如此的方向发展
圭多在电影中似乎扮演着一个小丑一样的角色
导演着一场又一场的闹剧
在滑稽可笑的剧情中收获朋友、妻儿、工作
他的人生轨迹里充满着幽默色彩
这源于圭多一直都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不管处于何种境地
他的心中始终生长着一片茂盛的向日葵
他的生活充满了阳光
正是这样的圭多
他敢于在宴会上抢亲带走朵拉
他敢于在纳粹军官面前一边装作翻译一边扯谎骗乔舒华
他敢于在集中营中东躲西藏千方百计给跟随他的朵拉报平安
正是这样的圭多
他没有被沉重的劳役压垮
他没有恐惧于充满着死忙气息的集中营
他更没有放弃保护家人的念头
这样的圭多
成为了电影的灵魂人物
或许很多人都做到圭多的机智勇敢
甚至有些人认为自己对比圭多根本算不上一个父亲
但我不这样认为
每个父亲都有自己表达爱方式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圭多是特别的
但这里更有一个生活态度的问题
圭多的生活态度是乐天的
所以他无惧
电影中特别叙述了圭多申请营业书店的事情
圭多的梦想是可以在小镇上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
和妻儿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但圭多是犹太人
当地对犹太民族非常歧视
有些店铺直接挂上了“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犹太人在当地谋生常常受到阻碍
圭多在要求领导签字开书店时就受到了阻扰
因为他居然不小心用花盘砸了领导
还让领导扣了一脑袋瓜子的生鸡蛋
令领导大为恼怒
但圭多并没有放弃
他似乎有用不完的勇气和能量
好像天永远都不会塌下来一样
圭多的生活态度是乐天派的
生活方式是戏剧化
生活本是游戏
从这一个阵营到那一个阵营
只要人放下所有的防备和负担
认真过生活
与生活嬉戏
才能拥有美丽人生
大概这也是《美丽人生》表达的
电影的宣传海报摄取于剧中十分生活化的一个场景
圭多骑着一辆自行车
儿子乔舒华坐在车篮子上
妻子朵拉坐在车篮和坐垫之间的铁杠上依偎在圭多的怀里
圭多就这样载着他的妻儿在小镇的巷弄里穿梭
一路笑谈
意大利清晨的阳光沐浴着这座安静的小镇
一切都仿佛穿上了暖黄的纱衣
一切都仿佛充满了希望
这是圭多的美丽人生
无论在哪里
无论发生什么事
只要你们在身边
就有美丽的人生
人生
起伏跌宕
一波三折
生命变化流转的轨迹总是变幻莫测的
每个人的生命状态也都不一样
但每个人都应该同有一颗柔软的心
因为有这颗心
无论世界如何动荡
它始终都是阳光普照、鸟语花香
就似那一片又一片的向日葵
在风中摇曳
守卫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美丽人生
美丽人生La Vita e bella(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