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中国香港剧情/动作/悬疑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
于2016年上映
由程耳导演
程耳编剧
影片讲述了他一直拖到一九四九年五月初才坐上去香港的轮船
算得上真正的末班车
没有人知道他在拖什么或等待什么
我想他自己也未必知道
不过是下意识的拖延
不久他就死在香港
死前再没有值得记述的事件或说过的话
他基本没再说话
这没什么可奇怪的
一切都不值一提
他终于走向自己的沉默
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
叱咤风云的帮派大佬
不甘寂寞的交际花
说着地道上海话的日本妹夫
只收交通费的杀手
被冷落却忠诚的姨太太
外表光鲜的电影皇后
深宅大院里深不可测的管家
偶尔偷腥的电影皇帝
荷尔蒙满溢大脑的帮派小弟
一心想要破处的处男
善良的妓女
随波逐流的明星丈夫
投靠日本人的帮派二哥
日理万机却抽空恋爱的戴先生
战争之下
繁华落尽
帮派大佬逃亡香港
交际花不知所踪
日本妹夫死在上海
电影皇后被丈夫抛弃
处男遇上妓女
姨太太杀死二哥
战争惨烈
战争终于结束
他轻易选择沉默
因为伤口无法弥合
罗曼蒂克消亡史
被浪费的时光
之所以给这篇文章起这个名字
是为了致敬心中的两部影史经典《美国往事》和《西部往事》
虽然程耳的名声与赛尔乔·莱昂内相去甚远
《罗曼蒂克消亡史》的质量与《美》、《西》两者也不在一个档次
但是如果有一部中国人自己拍的电影能够担起「上海往事」这么个类比
我觉得至少在现阶段《罗曼蒂克消亡史》是能够让我欣慰的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装逼或者没看懂
没错
本片的多线程叙事和表现形式注定了会出现这样的评语
导演程耳在片中也借吴小姐之口自嘲了一小下:「导演说他就没打算让人看懂
说那是拍给后人看的
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
」换句话说
导演和投资方对本片的市场反响应该是有自知之明的
这直接反映在了上映前的宣传上
低调得不像华谊兄弟往日的作风
说实话
类似这种高度形式主义的电影在目前尚未成熟的、没有细化类型的中国院线多半不会讨好
真正冲着导演、风格或者情怀去的观众毕竟只是少数
都说《罗曼蒂克消亡史》有昆汀电影的影子
但昆汀的很多作品譬如《低俗小说》以及《无耻混蛋》中的线索和细节都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品咂出味道
只看一遍的话恐怕不是一脸懵逼就是不明觉厉
在此情况下
凭单次观看的印象打分必然不会高
何况程耳还没有昆汀那样的名气加成
作为一个上海人
在看这部以沪语为主要对白的电影时还是有一点先天优势的
更能体会每句话在沪语语境下的细微妙处
并且对老上海的那些风情更有代入感
个人以为
上海这座城市带给上海人的优越感更多的是她昔日的绝代风姿
二三十年代远东第一大都市的雍容加上十里洋场的掌故轶事
混合成一种与中国其他地方大异其趣的魅力
对后辈而言是既遥远又神秘的存在
因此
就像《美国往事》和《西部往事》截取美国禁酒令时期与西部拓荒时期作为时代背景那样
《罗曼蒂克消亡史》以抗战前后、风云际会的上海作为背景来讲述「上海往事」是十分适合的
然而
美中不足的是
演员绝大多数都不是上海人
且配音的上海话也不是老上海话的那种腔调
个别字音和语法太过现代(最突出的是杜江和王传君饰演的两个马仔之间的几次对话)
令我稍感出戏
这是影片有欠严谨的地方
「罗曼蒂克消亡史」
顾名思义
说的就是「罗曼蒂克」、就是「浪漫」的消亡
「浪漫」是什么?见仁见智
不过我同意台湾作家林清玄的说法——浪漫
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
浪费时间慢慢喝茶
那是一种不紧不慢、笃笃悠悠的生活节奏
浪漫或许高于世俗生活
但亦必融于世俗生活
想必程耳也赞同此理
在影片中安排了很多吃饭和喝茶的戏
虽然只分辨得出小笼包和粥等有限的几样东西
但吃什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个行为代表的内在意义
吃得稳稳当当、吃得笃定泰山
那才叫浪漫
而这些场景恰恰只出现在了上海沦陷之前的时间段里
更深层次的是人心里的那个「罗曼蒂克」
影片中的两个女演员吴小姐和小六便是代表人物
吴小姐(影射胡蝶)不嫌弃事业不如自己的丈夫
但女强男弱的地位和外在强权(戴老板
影射戴笠)的介入使她丈夫只能屈服
两人临别前的对话令人齿冷心酸
吴小姐的「罗曼蒂克」无奈破碎;小六更是全片的核心角色之一
从大佬情妇到人偶性奴
从锦衣华服到粗布缁素
从容眸流盼到麻木呆滞
从情场花痴到复仇女神
她的形象、心境变化之大在片中无人能出其右
小六便似「罗曼蒂克」的魂魄
历经了风波劫难和生死无常
繁华褪尽、魂飞魄散
当然
随着「罗曼蒂克」消亡的还有那个时代
个体的悲歌都与时代的洪流脱不了干系
也都影射出时代的荣光和衰竭
影片有几个不同时间线的俯拍镜头令人印象深刻
从安定太平到满目疮痍
贯穿起了老上海逐步消逝的浪漫
「罗曼蒂克」的消亡虽然鲜血淋漓
却不踉跄狼狈
与那些美好时代的精致悠然一起
让人留恋唏嘘
我想起了《布达佩斯大饭店》
同样是战争迫使旧时光里的优雅风尚一去不返
所不同的是《布达佩斯大饭店》传达了人性的光辉
而《罗曼蒂克消亡史》倒映着时代的变迁
陆先生是本片的POV人物
纵观全片似乎只有他没有被欲望所左右
冷静地处理着各种事务
冷静地观察着上海的起起伏伏
但也似乎只有他在为维持不让「罗曼蒂克」消亡做着努力
他觉得:「这些人没有正常人的情感
他们不喜欢现在这些
高楼啊
秩序啊
好看的
好玩的
好吃的
或者是有其他什么目的
毁掉上海也不可惜
」然而个人怎么敌得过时代齿轮的无情碾压
当他经过边检摘下帽子的刹那
属于他的时代终于宣告落下了帷幕
不能说《罗曼蒂克消亡史》有多么精彩
强烈风格化的外在形式多少掩盖了一些缺陷
但对于华语电影而言
这样一部电影是值得为之鼓掌的
无意冒犯老谋子
与挂羊头卖狗肉的《长城》相比
我更愿意看到《罗曼蒂克消亡史》一类的华语电影
在由市场过剩向细分类型过渡的阶段
需要有这样具有超前意识和实验性的作品来给观众和市场提供新思路和新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