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剧情/喜剧电影《一座城池》
于2013年上映
由孙渤涵导演
韩寒 孙渤涵编剧
影片讲述了电影讲述从学校肄业的“我”因为一次群架事件
和朋友“健叔”从上海逃到了一个城镇
健叔是高我一年级的同学
我们住在长江旅馆里
整日在这个城市里闲晃
后来我们认识了新朋友王超
从此
王超和他的桑塔纳就和我们混在了一起
故事将青年人的无奈、茫然、彷徨与尴尬表现的淋漓尽致
就好像一直在寻找着一条路
然而最后发现路就在脚下
真的
这个月征文我本已不打算参加的
没想到这个黑色的九月发生了那么多事
每天神烦的同时
还有一堆一堆的课
一堆一堆的作业
一堆一堆的社团工作
即使在动手写这篇纯为参赛的酱油文之前
我也动摇过
这一个月真的很少在时光网里发言和互动了
我甚至感觉快要脱离这个家庭了
自从进入大学
就感觉写东西力不从心了
虽然大学生活不似高中生活般紧张
但这份轻松令我迷茫了
所幸星探开启了月度的主力说征文
虽然期期酱油
也好歹保证了我能够有每月一文的频率
抛开了高考作文
渐渐疏远了文学作品
我真的感觉自己实在写不出什么值得给别人看的东西了
这也就是我之前不愿再献丑的原因了吧
可是就在刚才
我才意识到
我真正坚持下来的东西真的很少
对待所有事都是三分钟热度
就连主力说也只在前几期才用心写点东西
我觉得自己应该把主力说的期期酱油坚持下去
最初看到本期的选题
也想过盘点
也想过把两个选题结合一下
写斯蒂芬·金的改编作品
不过这些想法都随着我那一堆堆破事胎死腹中
再次审题时
便想到了《一座城池》
我本就没对本片报以太大希望
而韩寒也不同于郭敬明
我们的四维小哥凭借两部《小时代》大放“异彩”的同时
韩寒反而相对低调的把《一座城池》的改编权交到了别人手里
的确
四维小哥的导演水准摆在那里了
编剧水准也摆在那里了
虽然受到了不少的抨击
却还是受到其拥趸的大量捧场
郭敬明是个出色的生意人
他懂得给自己的作品制造话题
而韩寒作品的大银幕首秀就逊色了太多
《一座城池》在我看来
本就不适合搬上银幕
在观影之前我又特意找出原著浏览了一番
我真的想不到这种作品被放大到银幕上会是什么效果
原著本就可以用支离破碎的故事来形容
黑色幽默的背后的确有着一丝丝暗喻与讽刺
相当讽刺
不论是明的、暗的
韩寒本人也说过
《一座城池》在故事情节上极为薄弱
以至于自己都无法概括它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与自己的经历无关
但其文字、文笔却让自己颇为得意:“我不知道该怎么去描述故事
但它是很久以来都想写的一个东西
故事是次要的
我觉得文字功夫应该排在第一位
”
可是我想象不到这些东西摆到大银幕上会是什么感觉
看电影之前我没有看预告片
没有看任何影评
却已经被原著牢牢锁死
这是要比被剧透还要痛苦
因为这个故事我不仅仅知道
而且可能知道的要比电影里表现得更多
对于所有我看过原著的改编影视作品
我都有这种感觉
不过总算是期待大于纠结
我还是愿意去看看这些个烂熟于心的故事
我也期待着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能在大银幕上焕发光彩
对于选角我是没有什么异议的
总算不似《小时代》那般偶像剧标配了
虽然对房祖名无感
却也勉强接受
反而是王太利的出演
忽然就填补了我脑海里那个“健叔”的形象
结果看完电影
才感觉到
只有这两个主演的选角是可以满足我之前对于影片的想象
我真的就事先没有一点了解就去看了
所以
期望抱得略高了点吧
对王超的角色没有好感
个人认为这个角色还可以找个相对有知名度的演员出演的
所有的演员都搞得略有神经质一般
我不由自主的把影片和《疯狂的石头》作对比
得出的结论也只有
这种偏黑色喜剧的类型片
宁浩真是一个好手
而本片的导演孙渤涵真的还欠火候
电影的投资摆在那里
我奢求什么大场面了
但是
对于用那么简略的动画带过场的行为
真的有点反感
影片的镜头本可以处理的好一点的吧
虽然对于小时代.ppt始终无感
但那片子的画面感的确要比《一座城池》好一些吧
即使做成《致青春》那样也好些吧
我说的东西真的很不专业
尤其在今天
更说不出那些装逼的话了
对于电影真的略失望
粗略看了下别的影评
即便有褒奖的
也集中在对影片主旨和故事的褒扬
可这些都不能算作导演和编剧的功劳
这些东西
原著里都有
我至看片之前都不知道“我”的名字叫“林夕”而不是“方文山”
而且“林夕”前女友c的出现时间也和小说里的出现位置有些差别
我原本很想看到的爆炸和火灾的戏份也完全没有满足我
而且明显是刻意删掉的敏感词汇也颇显无奈
最伤感的
莫过于房祖名自己配的独白
听着很难受
“我”的声音即便不是标准普通话
也应该是略带上海口音
哪怕是南方口音也罢
房祖名那种ABC口音听着真不是个事
影片的结局真的很离谱
我怀疑我是不是看了盗版书?我记得
最后的爆炸之后
“我”和永久妹妹一直跑啊跑
就完了吧……那所谓的“集体假像催眠”是怎么回个事……
所以
我决定还是再把原著看一遍吧
酱油文到此结束
我先去抄实验报告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