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剧情/文艺/儿童电影《嘉年华》
于2017年上映
由文晏导演
文晏编剧
影片讲述了少女小米在海边一家旅店做临时工
碰巧成为在旅店发生的一起少女被性侵案件的唯一知情者
为了保住收入微薄的工作
她决定保持沉默
与此同时
被卷入案件的小文却发现她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影片透过两个不同年龄段、不同成长背景下的女孩的视角
讲述了一个女性的青春成长故事
虽然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面对挫折和伤害
但一个良性的社会机制、人与人之间最终的和解
以及自我的坚强和勇敢
会让成长的烦恼变为成长的契机
被切割的梦露
被遗忘的天使影片最后当小米酝酿着她的逃亡时
背景是一串听起来大快人心的新闻播报
所有的罪恶似乎都被绳之以法
但这一切对她来说已经变得并不重要
她穿着白色的连衣裙
戴上象征成熟与蜕变的耳环
砸破枷锁
骑着单车奔驰在去往未知的路上
她表情里流露出平静和坚毅
由此产生的希望感甚至强过所谓的天网恢恢
最后与电影英文名Angels Wear White相呼应的这种处理方式
让本片跳出《熔炉》式的责问和反思
有了更加丰富的延展
双线推进
双重悲剧影片中处于不同故事线的两位少女
一个被迫暴露在成人们的视角下
在形形色色的关系网中任人摆布
而另一个则为了自己渺小的生存愿望而无力地抗争着
因此本片实际上呈现了关于未成年少女的两个问题
虽然以“未成年少女性侵事件”这样一个敏感话题作为电影的故事驱动
但本片却并没有执着于对事件本身进行放大或渲染
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缓慢地浸透出无力感和撕裂感
我们逐渐发现
事件发生后围绕此事奔走忙碌地成人们逐渐成为背景
他们的歇斯底里和对真相的执着对受害者小文继续造成二次伤害
而案件本身对受害者们的冲击从一开始便被导演有意识的淡化掉
这一点也和《熔炉》颇为不同
正如片中所呈现的那样
受害人对事件对其造成的伤害的淡漠
更加令人揪心
她们的回避或是一种自我疗伤
但这种沉默却构成了这类案件更加残忍的现实
颇具讽刺的是
在大人们焦头烂额之时
小文和小新却在一起享受短暂的快乐
她们依旧只是“无知”的少女
这些笑容让人产生的心痛
甚至超过她们流下的眼泪
影片另外一条故事线里的主角小米则显得富有“抗争”精神
她所面对的困境和生存状态和小文不一样
她虽不是这起事件本身的受害者
但折射出这个社会在未成年女性的保护上的另一种缺失
这个未成年流浪少女对安定生活的渴求可以让她对眼前发生的罪恶视而不见
并转而利用它获取自己的生存权利
令人唏嘘的是
这一切的诱因却又只是一张能够让她留下来的身份证
由此产生的无奈感再次超脱于案件本身
这个角色并不以单纯善良的形象或苦难的经历来博取同情
而是在“自私”和抗争之中让人物更加复杂而饱满
真实之外的超现实幻境影片中竖立在海边的那座梦露雕像看上去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但少女小米和小文在片中多次与它产生交集
它也成为本片里一个具有重要指示/象征意味的道具(另一个是被桎梏在瓶子里的金鱼)
它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之下
影片开始时便利用主观化的镜头对雕像进行审视
产生出某种威胁和不安感(这里也可以联系影星梦露本身的生平和外界给予她的评价).但最终梦露雕像迎来了“审判”
一群男性角色粗鲁地对雕像进行切割
被吊起的梦露在工人们簇拥下被搬离
这一段既采用逆光处理来渲染这种诡异的氛围
也通过强烈的顶光效果营造超脱现实之感
直到最后
被捆绑运输的雕像和骑行中的小文同时入画
也再次呼应了影片开始
“美”被扼杀或伤害后
还是不息地“活”着
不玩韩式悲情戏码一直以来
我们似乎都习惯了韩式催情大法
大部分人对此毫无免疫能力
这是韩国电影人的厉害之处
比如在《和声》、《七号房的礼物》以及《熔炉》中
创作者顺意制造的苦点和哭点密集而浓郁
形成一套华丽的组合拳
击中观影者的情感中枢
让人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长此以往
韩国电影变得不会“克制”
刻意追求的煽动效果渐渐让人乏味
当然
我们还是要对韩国电影人敢于揭露社会问题的勇气表达出敬意
《嘉年华》虽然构建了一个灰暗压抑的社会氛围
但并没有借此悲剧到底
导演文晏最大限度地让故事在最后趋于平缓
弱化掉先前的种种冲突
除了那段突兀但又能给予理解的播报式破案外
影片以小米的觉醒或新生作为结尾
在刚满十六岁的这个夏天
她再次上路
虽然流浪在继续
但导演借小米坚毅的眼神告诉我们
她这一次并没有输掉和命运及社会的抗争
在让人心寒和失望的成人世界中
导演依旧设置了两个让人有所认同的角色
一个是女律师
她用正直和坚持给予这两位未成年少女以温暖
给观众以慰藉;另一个是耿乐饰演的小文父亲
这个窝囊的父亲角色在案件的调查中和女儿产生了更多的交流
其父亲的责任感也逐渐被召回
影片最后父女俩在一起清理杂草
预示着生活终究回到了正轨
《嘉年华》并不是中国的《熔炉》
它呈现出一个社会现象
但并不试图去解决它或给予一个答案
开放式的结尾富有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它仅仅从电影人的创作表达出发
而不带某种社会功利性
同时从影片的拍摄风格来说
大量游走在角色面部的近景和特写镜头
拉近了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和剧中人物的距离
同时配合手持跟拍这种更加具有亲临感的处理方式
产生比韩式催情法要自然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