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我不是潘金莲》解说文案_《我不是潘金莲》:幽官本位一默

时间:2023-11-07 18:00:17 上传:风吹萤火 字数:1526 字

中国剧情/喜剧/文艺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于2016年上映

由冯小刚导演

刘震云编剧

影片讲述了剧情讲述了李雪莲的前夫骂李雪莲是“潘金莲”

为了还自己一个清白

李雪莲开始状告他

但一件事很快变成了另一件事

为了纠正一句话

李雪莲告了二十年

影片将用喜剧形式讲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官本位可以用“以官为贵”四个字简单概括

封建时代的“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

”便是官本位的产物

由于现行体制(垂直任命)的原因

官本位并没有随封建时代的结束而退出历史舞台

黄建新导演曾试图用电影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

但比起《我不是潘金莲》尺度还是小了些

《我不是潘金莲》能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幽官本位一默也算是这部电影在内容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了

电影中

李雪莲与丈夫假离婚

可离婚后

丈夫立马与第三者再婚

李雪莲心里不是滋味

便要到法院求个理

即证明她与丈夫原来的离婚是假的

结果证明假离婚不成

反倒被说成是“潘金莲”

李雪莲为了证明她不是潘金莲

开始了漫漫上访路

以正常人的思维去看待这一整个事件

李雪莲显然是无理取闹

既然已经办了离婚证

这离婚就算是坐实了

还有什么真假之分呢?可这恰恰是电影幽默的源头

荒诞

是黑色幽默的一个重要特征

那么何为荒诞?阿尔贝·加缪给荒诞的定义是:非理性和非弄清楚不可之间的冲突

也就是说

即便一件事情是不合乎常理的

依然需要解释

而潘金莲需要的也正是一个解释

若以常人的思维去看待李雪莲

只能像坐在我后排的大妈

一个劲儿说李雪莲有毛病而无法走进这个故事

看电影时

你可能会觉得荀正一前后性格转变太快而突兀;为郑众的出尔反尔感到疑问

前后转变超乎了我们的期待

我们便会感到突兀

而黑格尔说:“可笑性来自于矛盾

”荀正一

郑众的角色属性是滑稽的

他们是丑角

也无怪乎他们出尔反尔

反复无常了

况且

在《我不是潘金莲》的语境中

这样“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的表现

正是对官本位最有力的回击

在官本位的价值观引导下

荀正一“唯上是从”的心态

导致了他前后态度跳崖式地转变

老领导“当官不为民做主

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忠告也就自然被他抛到脑后

而郑众也轻而易举地被李雪莲牵着走

他管住了李雪莲

也就保住了马市长的官帽子

保住了马市长的官帽子也就保住了自己的官帽子

而王公道为了保住自己的官帽子

也只能被迫干着不是法院的活

能在大银幕看到一连串官员的丑态

不容易;把电影中的各种官员演活

更不容易

要做到这一点

主要依靠了两个方面:一为台词

二为演员

电影中正处级以上的官员

说话字斟句酌

基本滴水不漏

马市长对“小”字的诠释正是一处最明显表现

什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小失大”从他们的嘴中能说出花来

讲话多了

这本事也就练出来了

其实论证片的解说词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具有考究精神的疑问者

大可拿来对比

各位饰演官员的演员将各级官员的不同情状演活了

他们是有层次的

高级别有高级别的特点

低级别有低级别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

电影中大部分官员的名字都经过了一定的处理

如王公道(枉公道)

荀正一(寻正义)

史维悯(史为民)

贾聪明(假聪明)等等

当然我提到的这些

大部分是编剧的功劳

跟冯小刚关系不大

不得不说这次刘震云帮了冯小刚大忙

在优质剧本的加持下

冯导也开始了自己的探索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画幅的变换了

冯小刚说想搞点新东西

刚好受到多兰导演的《妈咪》的启发

决定在画幅上做文章

于是便有了我们看到的三种画幅的变换

很多人认为画幅隐喻了“不以规矩

不能方圆”

这不失为一个合理的解释

但依然没能突出这样做的必要性

用其他的方式也能表达出这层意思

虽然画幅变换看不出必要性

但它的存在也是一次不错的探索

冯小刚是追求的

但到现在

他也没搞清楚目标在哪

同时

他貌似摸到了一些喜剧的门道

但之后会不会又打回《私人订制》还有待观察

虽然

《我不是潘金莲》存在着瑕疵

但好歹及格了

同时这部电影的出现似乎也可以看做广电尺度的一个标杆

不过

这还不是铁板钉钉的事

当“幽官本位一默”成为常态

这尺度才算是定死了

风吹萤火

文章

2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