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阿联酋剧情/惊悚电影《猎杀本拉登》
于2013年上映
由凯瑟琳·毕格罗导演
马克·鲍尔编剧
影片讲述了美国2001年遭受“911”恐怖袭击后
中情局特工即着手追缉拉登
但拉登不打电话
不上互联网
几乎不向任何人透露行踪
令追捕行动陷入胶着状态…直至捕获他的信差
才发现这名史上头号通缉犯
可能匿居于巴基斯坦边境阿伯塔巴德一栋三层大宅之内
经过联邦调查局及中情局长期监视大宅及收集情报后
2011年2月6日
海豹第6队成员突然接获命令
要到巴基斯坦执行狙击任务
目标代号为:杰罗尼莫 Geronimo…
猎杀本•拉登:拉登之死是最大的安慰奖凯瑟琳·毕格罗的《拆弹部队》在奥斯卡上打败前夫的神片《阿凡达》让很多不熟悉奥斯卡选战规则的中国观众很意外
也对一位女导演居然热衷于拍摄军事战争题材的电影感到不可思议
但是事实就这么发生了
更为疯狂的是
她居然要对在美国人人得而诛之的奥萨马·本·拉登下手了
之前筹备的剧本本·拉登还没被美国大兵击毙
之后突然传出了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
剧本不得不修改
尽管忠实于事实
但毕格罗始终把焦点聚焦在CIA女探员身上
着力表现的是从2001年911事件以来
受雇于CIA的玛雅对于本·拉登持续长达12年的追捕
在这期间所受到的心理煎熬与精神崩溃
电影无意去讨好美国的哪方政治势力
更非是为奥巴马选举造势
更无所谓去谈胜利与否
对于美国政府来说
杀死本·拉登
杀死恐怖主义的精神领袖
不过是最大的安慰奖
911造成3000美国普通民众死亡
拉登之死解了美国人乃至世界上所有受到恐怖主义危险的人民的心头之恨
至少潜在的危险消除了
但这并非意味着反恐战争的结束
一个拉登倒下去
千千万万个拉登站起来
美国的反恐战争仍然继续
但是由杰西卡·查斯坦扮演的CIA探员玛雅的工作暂且告一段落
玛雅从高中时代起就来到CIA
经手的第一件大案就是猎杀本·拉登
在长达12年的过程中
从一开始不适应CIA的刑讯逼供到敢于和上司大吼大叫发泄自己的紧绷的情绪
奥巴马担保美国没有刑讯逼供
但玛雅却几乎见过了100左右嫌疑犯的下体
自己的队友实在难以忍受非人的折磨退出
但玛雅坚定地留下
自己的女队友过于相信情报而被自杀式炸弹杀死
而玛雅却焦急地等待对方的回信
玛雅身份暴露上了基地组织的头号名单
等等
12年来玛雅几乎是完全出入于自己的工作领域
没有男友
仅有的一次私人社交也被差点炸死
这12年来的精神折磨换来她百分之百相信本·拉登就在里面
让她每一天都去修改上司玻璃窗上的数字
终于换来揭开裹尸袋上的那一瞬间
坐上私人专机的时候
她能不哭吗?同样
拉登之死
对她来说
换来的也只是个安慰奖
当我专注于去做一件事时
我做成功了
仅此而已
这悲痛的代价再也无法补偿
所以片子根本不想去探讨所谓的胜利
所谓的高昂的成本换来一个人的死亡是否物有所值等等
要想去探讨所谓人道主义、个人英雄主义
之前《拆弹部队》已经引起足够多的话题了
这次面对的是表面上的胜利者
实质上的受害者
本·拉登是死是活早已不重要
死了是个安慰
活着照样痛苦
甚至抛开负载太多的政治、人性、胜利诸元素
不过就是讲了一次恐怖的工作带来的恐怖的伤害
影片前半段是一个女性凄惨的12年生涯
毕格罗用最后用四十分钟的影像真实还原了本·拉登被猎杀的全过程
飞机突然坠毁、铁门居然没有炸开
而且士兵们一直在说一团糟
这也说明毕格罗根本没有为奥巴马竞选造势之意
她只不过是沉默地完成了自己影片的最后高潮而已
在复杂逼仄的空间里
带给观众的窒息感
黑暗环境下夜视镜带来的死亡气息
美国士兵是无意去射杀妇女儿童
除非他们反抗
我一直在想
如果换个视角
从美国大兵视角换成本·拉登又会是怎样
他从听到飞机坠毁的声响到最后破门而入
一个恐怖大亨在生命仅存40分钟里
究竟做何感想
可没有像《逃离德黑兰》里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在遭到伊朗学生“疯狂打劫”时
紧急烧毁处理掉所有的光盘以及文件
要不美方怎么可能发现在收缴的本·拉登文件和光盘里还有现代色情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