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爱情电影《哪一天我们会飞》
于2016年上映
由黄修平导演
黄修平 陈心遥编剧
影片讲述了彭盛华和余凤芝结婚十年
生活平淡似水
凤芝在网上偶然发现旧同学:苏博文的博客
上载了他自弹自唱的歌
唤起凤芝沉睡多时的回忆精灵
90年代
中学歌唱比赛上
盛华和博文合唱
凤芝被二人吸引
盛华生性活泼
梦想成为室内设计师
常把课室弄得像游戏乐园
博文踏实寡言
擅长制作机械装置
梦想成为飞机师
曾在“鸡蛋飞行”比赛夺得冠军
中学时代的余凤芝、彭盛华、苏博文沉醉在“三人行”的梦幻岁月里
凤芝希望将来可以乘坐博文驾驶的飞机、住进盛华设计的大屋中
回到现实
凤芝发现丈夫经常发求爱短信给一个叫莉娜的女人
凤芝抚心自问
当时为何选择盛华而放弃博文呢?答案就在当年学校开放日里
凤芝决定要展开“寻找苏博文”行动
她重返母校
再遇上昔日老师、校工、旧同学
一幕幕青葱岁月历历在目;对比当下
那个满怀梦想
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
去了哪里呢?
最后
凤芝终在博客上收到苏博文的回音
可是
结果却是她意料之外……
当《哪一天我们会飞》最后一行字幕滚完后
脑海里便只剩下飞舞的纸飞机和空中的大鸟似的飞机了
即便是坐在出租车里
都会觉得那是坐在飞机舱内
这是一部可以一下子就把观众拽进过去的影片
那“过去”里
那些欢乐的无忧无虑的笑声、那些理直气壮的梦想、那些青涩的懵懂情愫
都像这纸飞机一样
飞到你的梦里
甜美在你心头
青春没有失败
只是有无限的现在
以及在未来的回忆
如果说《致青春》、《那些年》和黄修平上一部电影《狂舞派》
是青春里荷尔蒙激扬挥洒的象征
那么黄修平这一部《哪一天我们会飞》则是波澜不惊、现世安稳的美好镜像
有人歌唱自由开放的80年代
颂扬那时的无拘无束、潇洒热烈
可90年代又何尝不是一个黄金时代?看过电影
才会从塑造青春片中的刻板印象中“幡然醒悟”
原来青春不是单色调的
不只是狂妄不羁的
它恰恰是多彩而丰富的
相比于80年代的自由奔放
90年代同样寓意着蓬勃和向上
那时香港是百花齐放的年代
剧集有《大时代》、乐坛有令人沸腾的四大天王、达明、Beyond、梦剧院
而这些对年轻人来说
一切都那么新奇刺激
在黄修平导演的镜头下
青春不只是激情与勇敢
还拥有着诸多令人怀念的青春元素
那些或许是当年滚烫的东西
多少年后则成了温暖的回忆
课堂上
学生背着老师窃窃私语
传递纸条;课下听磁带
醉心于心中的美好时代;三五好友
去一个少人而宽阔的地方
哪怕不说话仅仅是静默着也会觉得很美好
这些不在戏中
又在戏中
也可以在观众心中
此时的观众一定会迅速调集“过去”相似的场景
感念那一场转瞬间就过去了的美好时代
青春原来也有安静而富有幻想的一面
洁白的校服、神秘的花园、精巧的手工、美好的遇见
这些都为未来一切的迷茫铺垫了寻找答案的注脚
人到中年
虽说能不惑
但导演黄修平直言
他仍有许多待解的困惑
包括戏中男女主人公
一时间
戏里戏外
主角和导演达成了心灵的对话
远方在哪儿
又如何去到远方?当激情不再
美好黯淡
回忆过去似乎有些水到渠成
当八九点钟的太阳升得更高
人总会回忆早晨未干的露珠
而当下的焦灼谁人能解? 人们在困惑时
就会回忆
这时似乎要感谢当年安稳的岁月和肆意遐想
因为那里潜藏着解答一切疑惑的钥匙
当记忆的闸门打开
当眼耳鼻目触景
心中便会生情
这时
属于青春时的感觉瞬时被激发
那时细小的事情也会产生一种力量
也许你突然想到你曾认真种过一盆花
这盆花最终绽放花朵;也许你曾和朋友认真畅想着未来
排解着内心的迷茫;也许你曾想起为一个人按时吃饭、努力生活、奋力加油的日子;也许你想起一位久未谋面的朋友对你说的一句话
让你豁然开朗
这些小事情
成了孕育未来的种子
人真是珍贵的生物
因为他有着记忆
有着对美好重启感受的能力
《哪一天我们会飞》似乎在悄悄告诉你
你当下所有的迷茫
可能都会在青春时光中找到答案
那时闹心的小纠结、快慰人心的小激动、激励自己的小成就
都可以成为揭开当下谜题的机关
正如那飞过头顶的飞机
那是冲天志
更是未来最好的翱翔方式
青春不只是恣意妄为、考验勇敢的时光
还是细心感受、认真思考的小时代
黄修平镜头下的青春
其实多了一种慰藉而迷人的芬芳
这些芬芳潜藏在人的记忆中
当人们在苦苦思索寻找答案时
记忆的闸门一打开
这些芬芳便会再度出现
重启你对美好向往的味蕾
青春确实是用来回忆的
且是治愈的
但这些治愈的力量不光在青春里
它们也会慢慢奔向未来
当“飞”成了影片的意象
当仰望天空成了主人公的常有动作
那就意味着
纵使理想沉沦
也会有再度前行的力量
那些过去的
属于青春的美好记忆
其实成了开拓未来的潜在力量
黄修平说:“我们没有天真地以为有梦想就可以起飞
纵然现实很残酷
但人始终要有理想
美好的过去已追不回
我们依然要记住梦想的起点
思考怎样走下去
”哦
他一下子抓住了属于青春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