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争/历史电影《血战湘江》
于2017年上映
由陈力导演
柳建伟 项小米 编剧
影片讲述了作为一部为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献礼的影片
本片以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背景
成功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不屈不挠的光辉形象
深刻揭示了左倾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损失
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前赴后继、勇于牺牲
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
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
重回1934年的湘江
被炮火与鲜血渲染的第四道封锁线上
发出了有四种声音
让电影《血战湘江》成为了新主流电影
第一种声音是枪炮的轰鸣声
是电影场面的真实感
2吨TNT炸药!80吨汽油!只为影片提供震撼视觉效果
与以往战争片相比
《血战湘江》的战争场面在镜头前“卡”的很近
它几乎无须宏大视角亦能极致展现血战的酷烈
影片在双方激烈交火的同时
不停的压缩战斗距离
从几十公里外的血路驰援到300米的激烈对射
再到打光子弹后的血拼
让距离的屠杀与就义来表现异常惨烈的场面
新圩
蒋家岭
雷口关
觉山
界首光华铺……每一个地方都变成炼狱一般的血光之地
喷射的火舌
飞啸的子弹
跳动的弹壳
以及迸溅的鲜血
让《血战湘江》的每一场血战都是硬仗
而这种激烈响起的枪炮轰鸣
让与之相对的人物形象
也更加硬朗起来
第二种声音则是拍桌子的争吵声
是其他电影不敢触碰的底线
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
《血战湘江》的背景是长征的初期
路线之争从部队向湘江行进开始就一直激烈的存在着
这种争吵
在之前的战争片中
几乎闻所未闻——领导伟光正的形象与权威总是不容置疑也不让碰触
但在这部影片中
除了直面外部围追堵截的屠戮
显然更勇敢也更加真实的再现了当时内部环境的艰险
要知道在这条路上
甚至连战士要不要卸掉辎重都要争吵一番
那么无奈而又坚定的状态
令人内心波澜涌动
第三种声音是竹杠因为担负重物发出的咯喳声
是细节处人性的张力
这种声音一直伴随着大部队的前进
钢炮
缝纫机
印钞机……重逾千斤的钢铁被行军的战士背负着
一个受伤倒下
另一个在重物坠地之前已经抄起竹杠
无缝对接一般继续前行
这是对战士心态的一种展示
即使外部环境再艰难
命令再不通情理
从他们嘴里出去的
只有一个声音:坚决执行命令
第四种声音是来自人物的呐喊声
演员为此加分不少
当下大火的张一山
保剑锋
耿乐
王大治等人的加盟
让影片的人物特质更加丰富
甚至在战场激烈对抗的间隙加入喜剧元素
为影片增加了诸多亮点
就演员的表现
尤其张一山在影片中的表现更是感情充沛
临危不惧的凛然
舍生忘死的勇敢
疯狂还击的怒火
痛失战友的悲情……无不令人动容
从真实视效场景到深刻内容
从细节张力到人物情感
《血战湘江》懂得场面的重要
也懂得细节的力量
更能让演员加分表演
还有对底线的把控能力
重新定义了新主流电影
意义无比重大
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创作拍摄的这部《血战湘江》
不仅仅是讲述了83年前红军付出巨大牺牲血战湘江的悲壮故事;真实还原历史、全部真枪实弹、没有三维没有绿幕
更是让观众看到一部足够“硬”的电影
影片中的四种声音
就是四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