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百鸟朝凤》解说文案_《百鸟朝凤》:不只是吹给民俗的挽歌

时间:2023-11-14 18:00:21 上传:宫琉浩 字数:1661 字

中国剧情/音乐电影《百鸟朝凤》

于2016年上映

由吴天明导演

肖江虹 吴天明 编剧

影片讲述了老一代唢呐艺人焦三爷是个外冷内热的老人

看起来严肃古板

其实心怀热血

影片表现了在社会变革、民心浮躁的年代里

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信念的坚守所产生的真挚的师徒情、父子情、兄弟情

《百鸟朝凤》的主要故事脉络是一代唢呐匠人的兴衰

故事并不复杂

更带有情怀

在表述这份民俗逐渐暗淡最终乃至消失在陕北大地上的时候

我看到其背后的另一种表达:乡村生活在被迫城市化的过程中的破碎

电影从小孩子天明拜师学艺开始

向我们展现了秦川乡村对唢呐的依赖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

在短短十几年的变化中

吹唢呐这门技艺在民俗与外来文明相互冲突的过程中

虽想保持却难以为继

随着世界的变化

人心的浮动

曾经的尊重演变为难以维持生计

最终

不得不面临失传的绝境

唢呐的兴与衰

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

其植根于孕育它们的热土

当田间地头的老百姓都喜欢、都爱的时候

这门技艺才会发展延续

就像电影中的焦三师傅

他阐述唢呐

并不仅仅是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时吹奏弹唱的

相反

它是平民的

日常的

吹唢呐的人

在田间地头吹起来的时候

对农民来说是一种消遣

是一种娱乐

是一种舒心的休憩

唢呐匠人仿佛是可以传达他们心声的那样一个媒介

凡遇家中大事

请一般唢呐匠人吹吹打打

也是既有面子的事情

在曾经

吹唢呐

可以被农民当做艺术家来敬仰

特别是白事

是否会吹奏“百鸟朝凤”来送行

那是唢呐班主才能定夺的大事

不关乎钱财

只关乎良心

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

乡村的被城市化

甚至可以说经济原因的人心浮动

人们对唢呐、对唢呐匠的态度也在悄然变化

曾经

天明的父亲几乎要把孩子打死也要让他学艺

到后来看到他不出活却依然固守唢呐技艺时

劝其早点另改行当;曾经

村中的人知道天明接替唢呐班主兴奋的奔走相告

到最终无人问津;曾经

请唢呐匠要行跪拜礼

后来只是几条烟和红包代替了;曾经

走过路过的大叔们看到天明在河边练功还会暗暗勉励

到后来

祝寿的人群中小流氓对匠人们爆粗口、打架……最明显的一处是唢呐班和洋乐队在寿宴上的“正面交锋”

可以看到新生事物渗透到农村大地

而民众显然是对更新鲜的东西感兴趣

这让我不禁想象:当田间地头的消遣变为手机可以直接播放的网络歌曲时

那么唢呐声声可能在那片土地之上再没有出现的机会

都说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怎么保护?录一段视频?强迫很多人来学习?这都是被动的做法

最重要的是

如果这门艺术的土地贫瘠了

人们不喜爱了

那么它就会自动退出舞台

这是大势所趋

也是单单靠个人无法支撑的一种悲哀

所以

与其说保护非遗

不如说如何保证乡村的恬静生活

在城市化的今天

乡村俨然是以受害和牺牲者的身份出现的

在乡村中种地

赚钱不如打工多

自然会有大批的人涌入城市

然而没有文化没有技能的他们

来到城市以后只能沦为最低端的劳动者

曾经的唢呐匠人

受人尊重的人

因为经济原因来到城里

不是被截掉了手指

就是染上尘肺病

他们是实实在在用血和命在为城市的一砖一瓦做铺垫

然而在经济大潮中

他们却不得不如此

因为在乡村

他们没有活路

电影前半部分的乡村生活

充满质朴的气息

那时候河水还是清的

河边的芦苇也绿油油的

农人们扛着锄头健康的下地干活

不富裕

却自满自足

老唢呐匠人在传授给土地技艺的时候

还可以听到不下十种的鸟叫声呢!到如今

这些在阳光中无比清亮的画面

只能追忆

面对经济大潮

面对世界的变化

我并不是说让农村老守田园拒绝城市化

而是如何能将更多的资源送到农村

让那里的人享有安居乐业的幸福?如果在农村也有较好的医疗、就业、就学环境

也可以赚到哪怕并不太多的钱

我想没有太多人会舍弃家人和健康来到城市中的

如果能够保持农村的小康氛围

是不是很多习惯的事物会延续下去?焦三的无后和天明的未娶

似乎都在暗示这门技能无以为继

如果真正喜欢一项民俗的人少了

那它真的就只能面对消亡

唢呐匠人吹起的这一曲挽歌

让人反思:消失的何止唢呐?不复存在的又何止民俗?《百鸟朝凤》的悲怆感

来自无法逆转的大势所趋

故而也更让人无奈与唏嘘

而这部影片本身的存在

从目前的电影市场来看

难道不也呈现出一种哀婉吗?老匠人坟前的那曲单人唢呐

应该也是吹给这部电影的吧

2016年5月7日22时31分(本文原创 版权所有

如转载或约稿请联系作者授权

否则视为违规侵权

宫琉浩

文章

1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