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解说

《超人总动员2》解说文案_《超人总动员2》:虽然皮克斯没带来惊喜,我却依然想了很多

时间:2023-12-24 07:52:44 上传:初 字数:4018 字

美国动画/动作/冒险电影《超人总动员2》

于2018年上映

由布拉德·伯德导演

布拉德·伯德编剧

影片讲述了“弹力女超人”巴荷莉成为故事主角

“超能先生”巴鲍伯则在家里过起了英雄的“平凡”生活

但是

新的恶势力再度出现

策划了缜密而危险的阴谋

超人家族必须共同联手

彻底摧毁恶棍的诡计!

或许是期望过高?或许是见惯了套路?总之

看过《超人总动员2》之后

有一种心无波澜的感觉

只能说影片比较圆熟

做到了该做到的

但我所期待的皮克斯的先锋性和创造性

却稍显平淡了

《超人总动员2》依然围绕的家庭展开

有智斗反派、中年危机、夫妻分工、教育子女等一些主题

观看影片之中

我依然会比较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几个点

也算是发散思维

在此阐述一下

舆论的力量

包装销售和植入概念影片的一大矛盾是超人的超能力是否可以合法化

这几乎是所有涵盖了超能力的作品所谈的矛盾

从《复仇者联盟》系列到《X战警》系列

少数超能力者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利与弊都是当权者特别在意的

所以

是否允许他们使用

如何使用

是个问题

在影片中

正派和反派都在利用舆论的力量

希望能够扭转大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说白了

就是如何宣传的问题

在这个充斥着广告、包装、植入概念的社会里

小到买一件商品

大到自己的人生抉择都无时无刻被这样的信息包围着

超人的好与坏

如何界定?简单说来就是展现给你看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

即救的人多还是造成的破坏性大

如果放大优点

在宣传上突出

那么民众接收到的就是他们多么不容易

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他们冒了多大的风险

以及能达成最终这样的结果是多么的难得

如果只是单纯展现结果

人们就会看到

为了救一个人而造成了城市多少栋建筑的损毁

多少道路的重建

以及多少汽车的赔偿等等

任何事只要和利益挂钩

就一定有一个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问题

影片中的超人家族能否将自己的超能力合理化

靠的就是如何宣传和植入这种概念

而有趣的是反派也是这样的打算

反派名叫“屏霸”

其实就是利用屏幕控制所有人

这点设计的非常有趣

它的传播更为简单粗暴且有效

省掉了一步步经营

一点点传播的方式

但怎样的宣传方式最有效?那就是击中人们的心理需求

简单说

你想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

无一例外

所有的广告都在打这样的套路

回想一下

广告无一不在告诉你:买了这个商品你会得到什么

从物品本身的功能上升到品味、气质、凸显你的性格、给你更多自信、甚至会提升你泡妞撩汉的魅力等等

更有甚者是打情怀牌

让你为青春、回忆、难以重温的过往买单等等

超能力对于普通人来说

最大的担忧就是破坏性

最需要的就是保护性

所以宣传保护性无疑就是最好的选择

让民众拥有安全感

单单就将超能力合法化这一点来说

能让人切身感受到安全感的就只有被拯救的人

所以喽

简单粗暴

直接救官职大有能力的人就是效率最高的

毕竟如果要救援1000个群众

他们才会切身的受到益处

往好了想

1000人会在街区游行造成一定影响

往坏了说顶多在心里感恩罢了

所以

要救

就不如救总统、副总统等等级越高的人越有权利的人

因为所谓的感同身受根本不存在

一个人没有在危急时刻被解救

他的想法永远会盯着破坏力

所谓“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只有在他本人在千钧一发的时候被拯救了性命

才会拥有这样的情感

跳出超人想为自己正名这点看

身处在社会之中的我们不也无时无刻不在被舆论、概念、意识所摆布吗?媒介多了

媒体多了

接受的信息多了

代表我们更容易被他人所控制

而且是在潜移默化下的

所谓对错等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里不讨论官方控制舆论等更广大宏观的行为

单单反思我们自己的“选择”就可以发现很多

基本上

你看到的就是被影响的

所以不如反思一下

平日里你看到的都是什么

翻一下朋友圈和订阅号

你看的是什么级别的文章、文字、观点和想法

看的这部分的东西越多

你就越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真的在这个多元的社会里

不知道应该看什么

那么不如——看经典

毕竟几千年的世界文化沉淀下来的东西都蛮有含金量的

孩子的新奇性让人无法抗拒

父母是最大受益者影片本质还是将视角集中在家庭内部

上一部中四个人都让观众有所了解

所以本部最大的看点就是这个初生婴儿小杰克

对我来说

本片最吸引我的也是他

他的超能力是不可预知的

所以充满期待

影片也不遗余力的展现着小家伙的能力

个人认为最好玩的一幕就是小杰克和浣熊大战的那个场景:针对一个婴儿

皮克斯完美的挑选了一个可以和他匹敌却又能够完全让小家伙可以有的放矢展现能力的机会

浣熊这个对手首先没有比他能力大很多

也没有超能力

更不会说话

所以两个人之间的斗争特别有趣

而小杰克在整个过程中几乎“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满足了观众一睹他超能力风采的心理

对于他的超能力

可以说是让人无法抗拒的

于是下一步进入到研究阶段

老爸带着他来到了设计大师家中

一个老年单身女性几乎可以说极度讨厌带娃的人却因为小杰克的无限可能被深深吸引了

甚至自称为“阿姨”还承诺为他永久免费服务

这是什么?这就是婴儿无限可能以及给成人带来启发的吸引力

于是乎

我们几乎可以想见

很多人生孩子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

平凡生活里已经没有其他乐趣或者探索欲望

而孩子恰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它能带来无限可能性、新奇感、挑战性

最重要的是

让你重新发现可能早已忽略的人生美好

以及重新学习和完善自我

几乎可以说

所谓的生孩子没有什么太伟大的牺牲和奉献

根本理由就是利己

很多父母在决定要孩子的时候

当然不是所谓的“为了孩子好”

其实是为了自己好

因为生孩子对自己有种种好处

所以才决定生

而生了之后

又把对于孩子的养育、付出包装成所谓“奉献”

灌输给孩子要感恩

要孝顺

其实是依然在期待孩子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反馈

究其根本还是利己

我们回头看看社会给我们灌输的思想里有什么?“没生过孩子的女性

生命是不圆满的”“养儿防老”“生儿育女是一个人的必然经历的生命历程”等等

甚至有多少人是因为社会压力、为了不让自己在亲戚朋友中显得特别另类所以决定要个孩子的?还有多少人天生觉得“结婚和生孩子是一生中必然要做的事”?这不是意识灌输是什么?但这所有的意识灌输的受益者的指向是谁?没错

就是父母

就是决定要把一个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来的决定者

这些生孩子的一切理由里

真的能找到和孩子本身挂钩的

我所能想到的就只有一个——让他来见识这个世界

我的个人感觉

父母对于孩子的付出

基本就是在为你曾经的决定买单

父母的决定终究只是父母单方面的

孩子没有跟你算账已经很不错了

养育当然就是父母的责任

没做到的本来就需要批评

做到的也不要特意炫耀

你之所以想为孩子做到的一切

想满足他的需求

其实是合情合理也合法

甚至可以说是必须的

所以

不要向孩子炫耀你为他付出了多少

这是你曾经做出了那个决定所应该应分的

同样

奉劝那些至今还被父母遥控甚至约束的人

你并不亏欠你父母什么

所谓的“我生你养你你就应该如何”的论调

完全没有任何合理的成份

希望目前还在被父母严格意识捆绑

甚至觉得自己做不到就是对父母不孝的孩子

能够逃出这种亏欠和弥补的意识形态

说句不好听的

这就是家庭里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父母和孩子应该是平等的

甚至可以说父母应该感恩孩子的初生

这个小生命没有任何抗拒的就被你们带到这个世界

满足了你们“想要”“想养”“想付出”“想晒”“想教育”的目的

满足了你们“被需要”“被爱”“被仰望”心理需求

甚至满足了你们对自我生活的完善、对人生的探索、甚至可以说用另一个视角和眼神重新审视自己

从而带来自我的各种提升和启迪

这难道不是孩子赋予的吗?它所带来的新奇感、生命力、启发性是无限的

以及在情感上你所体验到的被依赖的满足感都是无法替代的

甚至你会使用自己的意识形态去灌输它、影响它、看着另一个生命有你的影子

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所以

父母和孩子之中

如果一定要说谁得到的更多

我会说是父母

发现了吗?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生孩子

或者说家里总有一个小娃娃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父母都喜欢一直拥有那个最可爱、最容易被需要、不会还嘴还没有独立意识思考的一个baby

当一个孩子长大了

不再听话

甚至开始叛逆、还嘴、紧闭房门的时候

父母需要一个新的可以“照料”的生命

这或许就是孩子让人无法抗拒的原因之一吧

皮克斯没有surpriseme

想象力是否有局限?在《你说的都对》节目中

河森堡认为“开脑洞是深深地受到时代局限的一件事”

人类所能做出的想象

都是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

古人开脑洞其实只是将已知的、见过的东西重新拼凑组合想象出的新东西

而这一次皮克斯没有让我感到惊喜

恰恰就是让我感觉到想象力的匮乏

整部动画中

唯一可以体现想象力的地方就在于对小杰克超能力的展现

但基本都是我们已知的

或者说看到之后也不会很惊讶的超能力

很多想象我们都是基于现实生发的

与现实链接的紧密程度决定了想象的是否大胆和合理化

近些年来

皮克斯电影最让我感觉在思想性和新奇性有突破的是《头脑特工队》

但这种具有实验性质的终究没办法为他赚的好票房

或者说观众中有能力接受这样动画的人太少了

人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确是一个可能是人类独有的优势和特征

但随着发展

却越来越受限

是我们见到的太多所以根本没有想象的空间了吗?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影视作品、甚至故事

乃至平日的交流

最多被人诟病的就是“套路”

其实套路的出现就是因为见过的同类型的太多

乃至产生了可以摸索出一个模式的审美疲劳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

在信息量极度充沛的今天

是因为我们占有了更多的文化知识

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所以丧失了自我想象空间吗?恰恰相反

我认为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想象力和想象空间

恰恰是被太多无用信息所填满

想象的空间被挤压

甚至闲暇和放空的时间基本消失

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和朋友们联络、刷朋友圈、看看最近出现什么好玩的事儿占据了太多的时间

而当我们有时间的时候

又因为想要掌握一项新技能去不断学习

比如摄影、潜水、看书、PS、柔道等等

我们使用了太多的时间去丰富自己

却没有留下一部分时间去“灵光一现”

知识爆炸的好处是我们见的多了

坏处是我们发现自己欠缺了好多

于是想赶紧补足、追上

但当我们用双腿甚至双手并用妄图追逐的过程中

却似乎忘记了怎么飞翔

写了上面的话

突然感觉一阵悲伤

曾几何时

人之所以有了飞翔的梦想和热情

才有了更强大的发展

而今我们却成为了被意识填鸭的物种

我不想悲天悯人的高呼“救救孩子”或者“救救人类”

我想拯救的

唯一只有我自己罢了

但这或许也是一种奢望

2018年6月26日11时39分

文章

6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